我們仔細回看硬件的發展,從電視到電腦,從智能手機再到智能穿戴,越來越私人化,離人體也越來越近。而傳統的東西已被智能化的產品的頂替,這讓傳統產品公司銷量整體下滑并陷入困境。這也是為什么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廠家都要往智能方面發展.
舉例說明,近幾年火熱的小型智能手表,一邊是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的市場增長迅猛,一邊是傳統手表廠商的銷量下滑。將傳統手表的工藝風格與先進科技的結合,是手表廠商希望看到的創新。
機械表、石英表本身具有低耗電量的特性,其智能化必將延續低功耗的風格。基于此,智芯科技已經推出了數款智能表芯方案。并深入到垂直應用場景,為兒童、老人、運動健身、商務、醫療保健等提供不同的功能組合。而無論是石英表,機械表還是現在的智能手表,不變的是里面都使用到到了一款32.768K時鐘晶振.
32.768K比較容易分頻以便于產生1秒的時鐘頻率,因為32768等于2的15次方。我們每天用的手表、手機、電腦上顯示作用的鐘就是由它演變過來的。
32.768K是一個標準的頻率,按尺寸外形來分主要分為插件晶振和貼片晶振;插件的主要有2*6晶振、3*8晶振等,貼片的就有很多種了,如7015晶振,3215晶振,2012晶振等各種封裝尺寸.按性能還可分為有源晶振和無源晶振.
因智能手表本身小型,因此里面使用的也的小型的貼片晶振,如FC-12M晶振,封裝尺寸為2012晶振,頻率為32.768K,除了KHZ晶振系列,MHZ晶振也是其中。晶振的精度越高,時間就越精準.
人們利用晶體的獨特物理特性,加工成一個標準的時鐘晶振。從而應用到各種電子行業,給電子行業帶來了一個歷史的變革;隨著人們技術水平的提高,晶振的精度和性能越來越高,體積也越來越小,現在有很多的IC集成電路公司己將這小小的晶振放在里面,更加的精密度。
說到手表8.0演變史,從第一代懷表在德國誕生,到綁在手上的“腕表”,機械手表,石英電子表,電波表,智能手環,以及第七代全顯示屏型智能手表,經過第六、七代顛覆式的發展后,手表回歸到“探究本源”的發展路徑上。智芯主張,手表8.0,指針型智能手表,既延續了機械表、石英表的傳統工藝風格,又合理抓取出了智能手表的核心用戶價值。外觀更加小巧、監測記錄體征數據的能力更加精準、刪除與手機重疊的功能,且完美解決了第七代手表的續航能力。
據估算,全球60-70%的手表組裝市場在中國,如今國內手表方案設計不僅實現手表的智能化與低功耗,更將數據服務引入其中。通過對個體的行為數據、體征數據進行分析,結合算法以及大數據,手表廠商能夠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個人用戶享受到科技的便利,個體的關照也將獲得必要的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