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確診人數達到了兩百萬,海外國家則是最嚴重的的地區.中國在短短兩個月就基本控制住疫情,是政府的帶領,是勇士的誕生.很多海外民眾看中國的大好局勢顯得有點眼紅,一口咬定是中國的責任,看起來很荒謬,卻還有很多海外人群相信,日本,美國政府還要求撤出在中國的制造業,表面是說增加當地的經濟,實則是直接減少中國的經濟,很多國內人士怕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發展,實則對海外國家的影響更大.
湘海電子董事長楊林就認為,美國個別政府官員發表該言論乃政治噱頭大于實際意義.他指出,美國疫情前期的防控決策失誤和疫情發展帶來的失業率飆升導致美國國內矛盾日益激化,此時美國提出將制造業撤離中國只是為緩和內部矛盾找的一個借口而已.事實上,在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就高喊要將制造業撤回美國,這么多年過去了,言論一直存在.中國產業鏈轉移或撤出,并非是疫情的特殊產物,而是一種多年來的常態.福克斯晶振和艾博康晶振是美國的兩大貼片晶振廠家,制造業撤回美國,勞動人成本會增加,晶振廠家會出現不穩定現象.
西方國家借疫情談去中國化則有失偏頗.從人道主義來講,中國不會對抗議物資刻意限制出口或坐地起價,相反,中國正在向國際社會施以人道主義幫助;二是新冠疫情只是偶發的短期事件,疫情結束后產業鏈將恢復.至于西方提出的中國正在樹立大國影響力,利用防疫物資洗劫全球資本,加速產業鏈集群化等,多是面臨疫情危機時脆弱的情緒發泄.二戰后,隨著全球經濟的恢復發展以及21世紀高度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全球一體化成為必然趨勢.全球產業鏈形成了無比精細的垂直分工協作,每個國家作為產業鏈的一環,都有自身的優勢.以電子行業為例,美國的優勢在于前端高精尖的芯片設計能力,日本的優勢在于高精密材料和設備輸出,最為明顯的就是石英晶振,畢竟日本也是被稱為晶振大國的國家.
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它們制造業的撤出在短時間內是會對自身產生很大影響的.美國,日本都擁有高科技的電子產業,把零散的制造業調回本國,當地的勞動力成本會很大程度的上漲,畢竟就業崗位增多,人員流動性是蠻大的.就拿進口晶振廠家來說,一下子把當地的勞動力成本翻一番,無疑是對廠家施加壓力,廠家效益不好,那晶振市場也是好不到哪去;撤出在中國的制造業很簡單,背后的前因后果可有想清楚?